沈墨折中式的资源分配方案,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滴入了一滴水,非但没能平息争议,反而瞬间激起了更剧烈的反应。当宏观的框架落到微观的实处,当抽象的“贡献度”和“绩点”开始与具体的项目、个人的前途挂钩时,被暂时压抑的矛盾,终于露出了它尖锐的棱角。
“星火”学院,问道书院与经纬书院之间。
一场关于“启明星计划”首批学员跨书院选修名额的争论,正火药味十足。
问道书院的负责人,一位师从墨子的资深理论物理学家,扶了扶眼镜,语气带着学究式的固执:“根据沈先生核定的资源配额,我们书院能接收的跨院选修生名额有限。我认为,应当优先分配给在基础数理、宇宙常数认知、能量本质研究上展现出卓越天赋的学员!这才是文明发展的根基!经纬书院那些课程,什么‘文明博弈论’、‘星际外交史’,对现在的他们来说为时过早!”
坐在他对面的,是经纬书院的一位副院长,曾深受嬴政战略思维影响的前外交官。他闻言立刻反驳:“根基固然重要,但视野和格局同样关键!‘启明星计划’培养的是引领者,不是实验室里的算盘!不了解各方势力纠葛,不懂得资源交换的规则,就算掌握了再强大的技术,也不过是怀璧其罪!我们需要的是能看清大局、懂得如何运用力量的人才!”
“目光短浅!没有强大的技术根基,拿什么去博弈?靠嘴皮子吗?”
“迂腐!没有战略眼光,再好的技术也可能用错方向,甚至资敌!”
两位负责人都觉得自己在扞卫文明最正确的未来方向,互不相让。底下负责具体名额分配的工作人员更是头疼,两边都得罪不起。
联合体防卫军,新装备列装序列的争吵。
赵将军看着面前两份几乎要拍到他桌上的申请报告,眉头拧成了疙瘩。
一份来自太空舰队司令部,强烈要求将最新下线的、搭载了试验型“龙语符文护盾”的三艘“巡天级”驱逐舰,优先配属给驻守太阳系外围、直面潜在威胁的“前沿警戒舰队”。
“将军!‘知识之眼’的侦察单位最近在奥尔特云活动频繁!刘彻代表在枢纽那边刚挫败了他们的阴谋,难保他们不会报复!前沿舰队没有足够的新锐舰艇,如何形成有效威慑?一旦有事,难道要靠昆仑基地的固定炮台吗?”舰队司令的语气激动。
另一份报告则来自刚刚组建的、负责“边缘星域”资源点护航任务的“快速反应支队”。他们的指挥官理由同样充分:“将军,边缘星域现在鱼龙混杂!‘环宇财团’的船队、其他文明的探险家,甚至还有疑似星际海盗的踪迹!我们支队的旧型号护卫舰,连一些大型佣兵团的武装商船都未必打得过!没有新舰艇,如何保障我们的资源航线安全?那些‘星辰铁’、‘秘银矿’可是‘逐日’项目和很多关键研究的命脉!”
两边都有充足的理由,都关乎安全与发展。但新舰艇就这三艘,给了前沿,边缘星域就可能出问题;给了边缘,太阳系大门就可能被人窥视。
赵将军沉着脸,他知道,这背后不仅仅是军事部署的问题,还隐约牵扯到不同派系对未来发展重心的分歧——是优先保障本土绝对安全,还是积极向外拓展,争夺资源?
地球,北美第七区与东亚区之间的“软冲突”。
随着“新家园”计划推进,标准化生态城市模块开始在全球选址建设。东亚区因为工业基础保存最完整、执行力最强,拿到了首期最大份额的建造配额和资源倾斜,数个新城已初具雏形,吸引了大量人口和投资。
而北美第七区,因战时受损更重,重建进度相对滞后。看着东亚区日新月异,第七区的行政长官坐不住了。他不仅在联合体会议上多次提出“资源分配不公”,质疑贡献度评估体系“存在地域偏见”,甚至开始动用一些非正式的手段。
“长官,东亚区那边拒绝了我们提出的‘城市模块技术共享’请求,说是涉及‘星火’学院的专利技术。”秘书汇报。
“专利?哼!”第七区长冷哼一声,“联合体时代还讲这个?我看他们是想把技术优势牢牢攥在手里,形成垄断!给我们用的都是些简化版、阉割版的技术!”
“还有,我们申请从东亚区借调一批熟练工程机器人的请求也被驳回了,理由是‘他们自身建设任务繁重’。”
“任务重?我看是怕我们发展太快,抢了他们的风头!”区长愤愤不平,“我们不能坐以待毙。去,联系一下南美区和澳新区的人,看看他们有没有类似的想法。还有,我们不是刚探明了一个小型‘零素’结晶矿吗?暂时不要上报联合体资源库,或许……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些文章。”
这种区域间的暗自较劲、技术壁垒的隐隐形成、甚至可能出现的资源瞒报,都预示着联合体内部并非铁板一块。生存危机过去后,固有的地缘隔阂、发展不平衡引发的嫉妒与不满,正在新的形势下以新的方式显现。
万界小店,林晓月的烦恼。
就连刚刚入职、本该相对超然的林晓月,也感受到了这股暗流。
她按照沈墨的指示,尝试将一些从低魔、低武位面交易来的、对地球当前科技树有启发性的“特产”(如某种具有超导特性的奇异植物汁液、一种能微弱影响引力的特殊矿石样本),通过特定渠道,匿名提供给“星火”学院的不同研究团队。
然而,她很快发现,这些资源的流向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关注和争夺。
“林店员,”一位自称来自“逐日”项目动力部门的研究员找上门,态度客气但带着势在必得,“我们注意到您上次提供的‘轻灵矿’样本,对我们研究新型推进器意义重大。请问后续还有货源吗?我们愿意用项目内部的高额贡献点兑换,或者……您有什么其他需求?”
几乎是前后脚,另一位来自生命科学部,研究生态循环系统的教授也联系了她,对那种奇异植物汁液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,并暗示如果林晓月能优先保障他们的供应,他可以利用自己在学术委员会的影响力,为“林店员的朋友”在“启明星计划”中争取一些“便利”。
林晓月感到一阵无力。她只是想为文明做点贡献,却不知不觉被卷入了不同部门、不同项目之间隐形的资源争夺战中。她意识到,沈墨交给她的,不仅仅是一个店员的职位,更是一个可能影响内部资源流向的、微妙的位置。
所有这些纷争、矛盾、暗流,最终都通过各种渠道,汇聚到了沈墨的面前。
他没有立刻做出裁决,而是静静地听着各方陈述,观察着事态的发展。
嬴政对此的评价是:“人心不足,党争之始。当以重典治之。”
沈墨却摇了摇头。他知道,这些矛盾是文明活力的一部分,是发展过程中必然的副产品。强行压制,只会让矛盾在暗处发酵,最终以更激烈的方式爆发。
他需要的,不是做一个事事裁决的法官,而是建立一个能够容纳、疏导甚至利用这些矛盾的机制。让竞争在规则内进行,让博弈促进整体的进步。
就在他思考着如何引导这股内部博弈的洪流时,一个来自万界枢纽的、标注着“刘彻-绝密”的通讯请求,再次打断了他的思绪。
“沈墨,情况有变。‘知识之眼’在塔兰多事件后非但没有收敛,反而加大了对那片星域的渗透。而且……我们截获的零星信息表明,他们似乎在搜寻的东西,与我们从格利泽古老数据库里破译出的、关于某个失落文明的记载……有重合之处。”
“更重要的是,根据米特拉帝国幸存者提供的线索,以及我们自己的分析……那个失落文明的遗迹坐标指向,似乎……与我们太阳系边缘的某个异常引力区,存在某种隐晦的关联。”
沈墨的目光骤然锐利起来。
内部的纷争尚未平息,外部的威胁却已悄然逼近,并且这一次,似乎直接指向了家园。
(第256章 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