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章 简直是荒唐(1 / 1)

南方军区,第四装甲旅基地。

烈日当空,燥热的空气仿佛能点燃。

一排崭新的69式坦克,披着迷彩,散发着骇人的威势。

一裴承钧正陪着几位身穿蓝色工装的专家,围着其中一辆坦克仔细观摩。

他脸上带着几分得意,指着坦克崭新的履带。

“陈总工,您看,这就是我们最新更换的履带销。

跑了五十公里武装越野,磨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!”

被称作陈总工的是一个五十多岁,头发微白,眼神锐利如鹰的男人。

他叫陈鸣,中原车辆制造厂,也就是俗称的“中工厂”载具底盘项目的总工程师。

国内坦克研究领域的泰山北斗。

这次南下,就是为了考察212旅的装备升级情况,为后续的合作做技术评估。

陈总工闻言,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,并没有太多表示。

裴承钧也不在意,继续介绍道:

“特别是这批履带销的加工精度,那叫一个绝!”

旁边一位将军模样的领导笑着补充:

“是啊,老陈,可是承钧想办法从地方上找的厂子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啊!”

地方上的厂子?

陈总工的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。

他扶了扶自己的老花镜,语气陡然变得严肃。

“裴旅长,你说这履带销,是地方机械厂加工的?”

“对啊。”裴承钧坦然承认。

“胡闹!”

陈总工的脸色瞬间就黑了下去,声音也拔高了八度!

他猛地一拍坦克的履带,发出“哐”的一声闷响。

“简直是荒唐!”

“坦克履带销是什么?是坦克的腿!是坦克的脚!”

“它的强度、轫性、耐磨性,直接关系到整台坦克的机动性和战场生存能力!”

“这种内核部件,怎么能交给地方上的小厂子来做?”

“他们的设备、他们的工艺、他们的质检标准,能达标吗?”

“你们这是拿战士的生命开玩笑!”

陈总工越说越激动,唾沫星子都快喷到裴承钧脸上了。

他身后的助理工程师林建辉吓得一缩脖子,大气都不敢出。

气氛,瞬间降到了冰点。

周围的军官们面面相觑,谁也没想到陈总工的反应会这么激烈。

裴承钧却面不改色。

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出。

“陈总工,您先别动气。”

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”

“这批履带销到底行不行,您拆一根下来,亲自看看,亲自测测,不就知道了吗?”

“拆!”陈总工毫不尤豫地一挥手,斩钉截铁。

“现在!立刻!马上!”

“我就要看看,是哪个地方小厂,有这么大的胆子,敢接我们军方的单子!”

很快,两名维修兵带着工具跑了过来。

在陈总工的亲自指挥下,他们小心翼翼地敲下了其中一根履带销。

那根履带销在阳光下闪着幽幽的金属光泽,表面光滑如镜,甚至能倒映出人影。

陈总工戴上白手套,郑重地接过履带销,眼神锐利地扫视着。

林建辉连忙递上一个木制工具盒。

陈总工从里面拿出了他的宝贝——一把德制高精度千分尺。

他仔仔细细地擦干净了履带销上的油污。

卡尺夹上。

读数。

下一秒,他的瞳孔骤然收缩!

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又换了个位置,重新测量了一遍。

两次读数,完全一致!

“怎么样,陈总工?”裴承钧好整以暇地问道。

陈总工没有回答他,而是死死地盯着手里的千分尺,嘴里喃喃自语。

“不可能……这绝对不可能……”

“怎么了老师?”林建辉凑了过来,好奇地问道。

陈总工把千分尺递给他,声音都有些发颤。

“你自己看!”

林建辉接过一看,整个人也呆住了。?!”

“这比我们厂里那台最好的自动化机床精度还要高啊!”!

这是什么概念?

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七分之一!

用肉眼根本无法分辨!

陈总工深吸一口气,象是看一件稀世珍宝一样捧着那根履带销。

“这不是机器能做出来的……这是大师的手笔!”

“绝对是国内最顶尖的那几位八级钳工,用锉刀一点一点手工打磨出来的艺术品!”

“裴旅长,你们从哪里请来的这种国宝级的大师?”

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。

之前的怒火消失得无影无踪,取而代之的是对技术的极度渴望和尊敬。

裴承钧的嘴角勾起一抹弧度。

“陈总工,您猜错了。”

“这玩意儿,还真就是机器做出来的。”

“而且,不是什么自动化机床。”

“是什么?”陈总工追问道。

裴承钧看着他,一字一顿地说道:“数控机床。”

“数控机床?”

陈总工愣了一下,随即摇头。

“不可能!国内的数控机床技术什么水平我比你清楚!”

“别说达到这个精度,能稳定运行不出错就烧高香了!”

“国外的,无论是西门子的系统还是法那科的系统。”

“要达到这个精度,也需要最顶级的型号,而且对操作员的要求极高!”

裴承钧笑了。

“谁说我们是进口的?”

“这台机床,包括它的数控系统,都是我们自己人研发的。”

“研发者叫纪明川,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。”

“他用这台机床,只用了不到二十分钟,就加工出了这样一根履带销。”

“二十分钟?!”

陈总工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。

这个信息,比001毫米的精度,更让他感到震撼!

手工打磨,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周。

顶级的自动化机床,算上调试时间,也得个把小时。

二十分钟……

如果这是真的,那意味着什么?

意味着可以大规模、低成本、高效率地生产这种超高精度的内核零件!

这对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,尤其是军工领域,将是一场颠复性的革命!

陈总工的呼吸瞬间变得急促起来,他一把抓住裴承钧的骼膊,力气大得惊人。

“那台机床在哪?!”

“带我去看!”

“现在!立刻!马上!”

……

半小时后,一辆军用吉普车在鹤川县的公路上飞驰。

车子最终在一家挂着“鹤川机械厂”牌子的工厂门口停下。

还没等车停稳,陈总工就一把推开车门,冲了下去。

“机床呢?机床在哪?!”

裴承钧紧随其后,指着不远处一个正在冒烟的车间。

“就在那。”

一行人快步冲进车间。

一进门,一股机油和金属混合的味道扑面而来。

车间中央,一台造型奇特的机床正在高速运转。

一个穿着工装的老师傅,正有些手足无措地站在机床旁边,看着控制面板上不断跳动的代码。

正是昨天刚把机器拉回来的胡宴厂里的老师傅。

“嗡——”

机床发出低沉而平稳的轰鸣。

主轴飞速旋转,刀具在金属毛坯上精准地切削,火星四溅。

陈总工像被施了定身法,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,目光死死地锁定在那台机床上。

他的眼神,从一开始的审视,到惊讶,再到震撼,最后,化为了一片狂热的痴迷!

他不是在看一台机器。

“快看它的刀具进给!”

陈总工突然大喊,指着正在移动的刀塔。

“它的轨迹不是直线!是弧线!它在做微米级的实时补偿!”

林建辉也瞪大了眼睛。

他当然看得懂。

传统的机床,无论是自动还是数控,刀具的路径基本都是由直线和标准圆弧构成,简单粗暴。

而眼前这台机床,它的刀具轨迹,竟然是一条平滑、细腻、不断变化的曲线!

这意味着,它的控制系统,正在以一种超乎想象的算力,实时规划着名最优的切削路径!

“还有它的补偿系统!”

陈总工的声音都在颤斗。

“它不是单纯的位置补偿,它把刀具的磨损、材料的形变、甚至环境的温度都计算进去了!”

“这不是西门子的系统!也不是法那科的!”

“这他妈是一个全新的,我从未见过的,领先世界至少十年的全新系统!”

陈总工激动地冲到机床前,双手扶着冰冷的机身,象是在抚摸情人的皮肤。

最新小说: 丈夫去世,我和小叔子一起生活 仕途人生 光系很弱?我反手一个八分光轮! 官路天骄 70年代,我在长白山下当知青 嫌我劳改犯?我神医身份曝光了 娱乐:一不小心就火了! 重回92,从小树林开始发家逆袭! 港综:开局满爆率,我成娱乐大亨 全职在家后,总裁妻子却和别人缠绵